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2007/6/7 課後心得

這次討論由老師來主導,雖然大家都有提出議題,而且也都提得非常精采,不過比較少人互相的來回應,我覺得這還是我所欠缺的經驗吧!以下就先把課堂上的討論做個紀錄。
議題1:關於Jennie在國外的進修是屬於哪種性質的?(全職學生,或是半工半讀)
老師回應到Jennie在美國是屬於全職的學生,而且是屬於比較不喜歡與人接觸互動的性格。因此,對他來說,採用混成式的學習相較於傳統學習要來得更為喜歡且適應。

議題2:會使用到遠距學習的課程是偏哪一方面的居多?(文科與理科有差異嗎?)
這個議題,佩貞提到之前有討論過了,不過我沒印象,應該是在我請假那時討論的吧!討論出來的結果的確比較不適用在需要操作及當場練習模擬的科目。那麼,另一個子題─評估適用性是由老師來決定,還是學生感受來定論。討論出來其適用性大多由老師來主導。

議題3:在每一堂遠距學習的課程裡,老師是採取單一種遠距學習方法,還是多採用哪幾種的混搭?
老師解釋了Jennie的狀況,她因為個性的關係,所以比較喜歡fully online的課程方式。那麼,在這題裡,比較沒聽見答案的聲音;我所想了解的,類似義斌學長所說的面對面的課程比例占多少?─究竟老師多會採取哪一種上課方式為主軸,其他為輔助?就如同Grace老師會在這門課中採用不同比例的學習形式;以網路學園平台及個人部落格為課程主軸,適時加入一些video或是訪談、期刊文章...等等的。
so, 其實我這三個問題都是比較著重要人的部分,因為前三週所討論的混成式教學似乎都非常的清楚了,如同智元所說的,各方面似乎都有討論,略見雛型了。因此,我覺得學習的方法了解了後,接著比較更想要知道的部分在於此種學習的適合性─〝究竟此種學習適合所有的課程,所有的學生嗎?〞

老師提到了從"MIT"三個字母中就可以知道答案,開放式課程網站中,也是有許多理科的課程內容,一樣可以做成數位學習、遠距學習的部分。那,單以Jennie的例子來說明適不適用可能不完善。當然這儼然也可以是個研究,探討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學生選擇以混成學習來當成主要的學習方式。

不過,除了老師提供關於個性的說法外,在我們前面幾次的討論裡,也說到各國"風俗民情"的差異;我覺得這似乎也是重點。國外的學習,養成的是一種自己選擇、自己規劃的習慣。從小開始就訓練除了HOMEWORK之外,其實時間都用來自我進修(包括社團、閱讀...),這似乎是為混成學習而早就建立的好習慣;反觀國內,學習著重學習成就,補習班的林立就可以想見。從小就是被動的讓人規劃該做什麼事,鮮少訓練到能自主學習。因此,銜接上週說到,提到美國去嘗試那邊的學習型態,感受一下自主學習的風氣。假若我還是以"台灣人"的學習態度來進修(找死)的話,那我想應該會極不能適應吧!

最後,期末了,去瀏覽了大夥兒的部落格,回顧以往至今,覺得除了自己有成長之外,好多人也是日益精近,每次都寫出許多的好觀點;從文章中,我真的學到很多很多。當然Grace老師的部落格更是精華所在,每每都有精采的討論議題,並且不時在文章中教育我們學習的態度,培養在現今的環境下,應該要有的精神。選修了這門課,我敢發誓,真的很充實,也見識到很多課堂以外的資訊。想要提升等級的你(妳),還等什麼呢?

沒有留言: